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宣传专栏 > 最美退役军人

    投递邮件47万余件 “零差错”“零投诉”

    • 2024-04-22 14:42
    • 来源: 长江日报、局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
    •    【 下载 】
    • 分享到
    近日,将邮件和包裹抬上车后,徐龙会开着邮车穿梭在他熟悉的江岸区上海路片区,将它们逐一送到收件人手中。
    16年来,徐龙坚守投递一线,送出各类报刊邮件47万余件,累计驾驶邮车行驶36万余公里,这一数据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10圈,更为难得的是,徐龙保持着“零差错”“零投诉”的纪录。



    一封封疑难件

    在他手中“复活”



    几天前,徐龙搭乘列车赶往北京参加中央团校举办的进修班。即便身在北京,徐龙也会抽时间和武汉的同事们保持密切联系。

    参加工作多年,徐龙的作息时间表早已固定:早上6时30分到达站点接卸邮件,7时开始分拣……

    他投递的日单量从几十单到一两百单都有,遇上“6·18”、“双十一”期间,更是单量暴增。

    徐龙说,投递员想要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纪录,需要合理安排送货时序,完成所有订单的派送。

    一次,徐龙碰到一个包裹,对方一直关机,问遍地址所在单位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查无此人”,询问寄件局后发现也无法联系上收件人。几天下来,徐龙始终没法获得有效信息,包裹很可能成为“死件”。

    徐龙仔细查看,注意到面单内件信息上的“作训服”三个字。第二天,他来到该单位各门岗前,向执勤的武警战士询问,终于找到了收件人的战友。原来,收件人是一名新兵,训练期间手机必须关机,眼下正等着新的作训服换装。收到包裹后,武警战士连声道谢。

    经徐龙手中复活的疑难信件越来越多,站里一本“徐龙疑难信件投递处理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着“已收”。



    在他心里仿佛有本地图



    徐龙回忆,干了一辈子投递工作的母亲告诉他:“每一封信都很重要,连着两颗心。”

    徐龙从部队退伍后,也穿上了“邮政绿”。部队的经历影响着徐龙的工作习惯,他给自己制定目标:“当天的信件必须当天送完。”

    徐龙负责过不同片区,每次接手后,他会牢记区域所有路线、每个小区每一栋楼的具体坐标,在他心里仿佛有本地图。

    2021年,揽投站成立“徐龙劳模创新工作室”,徐龙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创新投递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在同事吴林眼里,徐龙在工作中不惜力气,且善用“巧劲”。徐龙带着团队推行寄递网格化作业,实现5个网格团队内部处理“联合作业”,由单人投递向网格销售化转型,采用“八七超时管控”生产模式,推行动态排班、配量投递,实现邮件快进快出,日均邮件处理速度较之前提升20%以上。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路揽投站实现党报投递重点单位早8点见报率100%,邮件及时妥投率、用户服务满意度均位居全省邮政前列。



    以他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帮助更多人



    怎样更好地响应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徐龙一直在思考。

    2021年,中国邮政武汉市分公司在上海路揽投站启动了药品配送便民服务,徐龙积极配合,带着同事快速响应,确保药品准时送达,力争让群众“少跑腿”。

    “干邮递这一服务行业,最直接联系着群众”,多年来,徐龙积极参与服务孤寡老人、关爱困难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去年5月,以徐龙命名的“最美邮差——徐龙爱心邮路”在江岸区分公司范围内全面启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2020年,徐龙坚守一线,往返于医院及医疗队驻地运输物资,投递7000余件物资。汛期来临时,他报名党员防汛突击队,运输防汛保障物资。2021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徐龙只有33岁。今年6月,徐龙将结束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学习。

    徐龙计划,和团队成员们学习简单水电维修、心肺复苏等技能,成长为“全能型选手”,在外工作时遇到紧急情况能出一分力,“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我们的工作一样可以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