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宣传专栏 > 最美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为机器设备和零部件安上“身份证”

    • 2024-04-30 10:12
    • 来源: 局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
    •    【 下载 】
    • 分享到

    创业十年,由退役军人王瑞创办的武汉亚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为”)荣获十多项国家级荣誉,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

    15日,王瑞在受访时坦言,“正是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加上武汉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企业才得以发展得越来越好”。




    每个机器设备和零部件

     有了“身份证”




    “80后”王瑞一直有个“军旅梦”,进入武汉大学后入选国防生,后又考入军校,从事军事领域研发工作。王瑞瞄准的是国产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希望借此实现“中国智造”。退役后,王瑞决定投身创业。
    亚为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领域的研发生产,也就是赋予每个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产品以“身份证”。通过这些标识,可以对产品追根溯源,实现工业互联网智能化。
    王瑞展示了EVPS机器视觉平台,可以通过“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的方式,高效实现产品质检,达到产线无人化,服务于车间内无人工操作的“黑灯工厂”。通过多年积累,亚为可通过组配、装配和自动调配的方法,实现工业互联网从下到上的部署。现阶段已应用到数百个项目中,解决了冶金、电力、电子等行业痛点。
    2021年至今,亚为频获国家级荣誉,成为湖北省乃至国内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最具活力的创业创新型企业之一。其中,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获得该领域首个发明专利授权,企业现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


     将“方便一秒钟”作为核心信条



    “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系统上线以来,是标识产业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王瑞回忆,几年前,不少人对“标识”的认知还不清晰,现在,公司已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标识解析技术及应用服务,应用场景遍布各行各业。

    常规的操作方法是手动获取被动标识载体,录入标识解析软件,多级多层的结构导致设备维修效率较低。王瑞和团队研发出的是“主动标识载体”,他解释,“安装后,设备能主动向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或标识数据应用平台等发起连接”。

    武汉恒盛兴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产品使用的正是亚为研发的“主动标识载体”,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往,生产设备有磨损,主要靠定期设备大修发现,现在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在有了‘主动标识载体’后,设备坏了会主动上报,尽早解决问题”。

    王瑞补充道,企业还可通过“掌上工厂”完成远程巡检、数据采集,准确快速地预测机器的运行状态。

    如何让产品自主可控?王瑞和团队秉承着“方便一秒钟”的企业信条。

    “意思是方便用户,以最短时间交付产品。”王瑞解释,传统制造业企业由人工抽检提升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精细化普检,提升了生产效率。他透露,上海一家企业在使用亚为的产品后,维修成本降低了3倍,检测精度提高了1倍。



    将军人作风融入企业发展



    涉足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领域的企业不少,亚为凭借什么脱颖而出?


    王瑞直言,在部队的历练让他养成“雷厉风行、埋头做事”的作风,也带出了这样的团队,凭借优质服务和敬业态度,业内口碑持续叫响。

    2019年,外省一家从事装备制造的企业联系到王瑞,希望提供智能化模块系统应用服务,王瑞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当地,一住就是几个星期,最终寻找到问题所在。在清算服务费用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发现,此前有一笔研发服务费用尚未支付,“你们都没主动提就先过来服务了”。对方企业第一时间付清欠款,此后更是当起亚为的“义务推广人”。

    对王瑞而言,军人本色从未改变。在带领团队时,他也坚持把部队文化和奋斗精神融入企业文化。

    作为武汉市退役军人关爱协会理事单位,目前,亚为团队已有8名退役军人。王瑞表示,将拿出合适的岗位,继续招收优秀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