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宣传专栏 > 最美退役军人

    一场直播带来近万笔订单,90后退役军人助力更多湖北农产品出圈

    • 2024-03-28 10:19
    • 来源: 长江日报、局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
    •    【 下载 】
    • 分享到

    “我们的葛根粉是湖北特色产品,自己吃、孝敬父母都好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24日,在江汉路步行街上的“扶农助农特产馆”,30岁的代坤架起手机,和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直播,当天直播带货的产品是葛根粉,它是退役军人曾辉回乡创业的主打产品,一场直播下来,带来了近万笔订单。




    手机成为新农具

    农产品借直播“出山”



    在繁华的江汉路,代坤的公司租下一栋小楼,公司展台上摆放着来自省内各地市州的100余款特产,记者看到,其中包括麻糖、绿茶、木耳等产品,公司打算统一标识,打造“神农严选”及“湖北好货”系列产品。员工们各自忙碌着,有的联系后方仓库的同事,有的正在安排打包发货。
    “以前没敢想,互联网的力量这么强大。”看着后台不断增加的订单,曾辉十分感叹。2011年,曾辉退役后回到老家南漳,开始售卖葛根粉等农产品,那时销售渠道主要靠线下,好产品没带来好收益,月销仅有几千元。怎么才能打开销路?曾辉非常苦恼。

    两年前,通过战友介绍,曾辉认识了正在从事电商工作的代坤。两人交流时,曾辉说,农村的许多好产品没有销售渠道,面临着“走不出去”的问题,销量上不去,又制约了产品升级换代,不利于销售。

    如何让好货“出山”?代坤提议,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要把手机当成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希望通过电商渠道让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也帮助好产品扩大销路,这样的双赢直播才有意义”。

    代坤公司的专业团队对曾辉公司的产品进行了网络推广引流,在抖音、视频号等直播平台同时开播,半年后,效果明显。曾辉告诉记者:“以前卖一年不如现在直播一个月的销售额。”现在公司月销30多万单,带动当地近百人就业。




    出租屋里学直播

    踩中电商风口




    为什么要全心帮助曾辉?代坤说,除了他的农产品有特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人同为退役军人。

    2012年,代坤应征入伍成为空军地勤战士。五年后,代坤从部队退役回到老家,与人合伙创业,因种种原因,创业失败。

    此后,代坤来到广州,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负责为产品撰写微信推广文案,公司严格按照点击量考核,代坤基本都能达标,考核结果总是排在前列。

    工作中,他接触到直播平台,敏锐地察觉这将是未来的商机所在。他潜心向做直播的同事们学习,开始尝试网络直播。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他就在出租屋里支起手机直播,一开始只是和进入直播间的网友聊天,不断提升“嘴皮功夫”,原本话少的代坤硬着头皮上阵,尽量不让直播间冷场。

    边琢磨边实战,播了几个月,代坤慢慢找到门道。只要有时间,他就琢磨“网友进入直播间后希望听到哪些话题”。

    从最初面对镜头频频“卡壳”到动情分享常引起粉丝共情,越来越多人喜欢来到他的直播间。代坤会提前策划直播内容,围绕不同主题展开。他又把粉丝集中到用户群里,提前通知直播场次。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代坤和合伙人成立公司,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从日化用品、服装到食物,代坤带货的范围和能力不断提升。




    为乡村振兴出把力

    带动更多人就业




    2023年,武汉市江汉区政府前往广州招商。面对家乡的深情召唤,代坤决定带着资金、团队回乡。他一直希望能够为家乡乡村振兴出份力,眼下正是契机,团队可通过直播渠道让湖北农产品被更多人了解,从乡村田野走向全国。

    去年5月,团队在随县三里岗镇直播推介本地龙头企业及各类特色农产品,仅三小时的互动直播就吸引了超过百万人观看。

    代坤说,除了通过电商渠道打开市场,还打算打造农产品产业链,“目前负责销售的有孝感的牛肉、宜昌的菌菇等,从产品定位、包装到物流、销售一条龙搞定”。

    他也鼓励团队成员回到家乡帮助当地农民运用电商渠道推广产品,公司员工王欧就回到老家四川绵阳培训当地农民学习拍摄、剪辑、直播等方面技巧。

    除了直播渠道,他们还会派工作人员前往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拍摄、直播。通过直播,村里生产的土货成了畅销网货,产品卖向全国。

    现在,团队正在探索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直播和剪辑,“以后带货的可能就是‘智能主播’了”。

    去年12月,湖北省第三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暨成果展交会举行,来自全省的70个企业(团队)参加决赛,代坤团队获得戎耀雏鹰组现代农业赛道一等奖,“要继续让更多农民学会直播‘新农活’,用电商推动农产品‘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