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您去了吗?@退役军人
- 2023-12-27 08:51
- 来源: 长江日报
- 【 下载 】
-
- 分享到
18日上午,天降小雪。黄陂区前川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内,前来咨询办事的退役军人及家属还是不少。“到这里,就是到家了。”退役军人们说。
前川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是黄陂区最大的一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对象多达8000多名退役军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服务站内“一窗三室”,包括服务窗口、信访接待室、阅览室、活动室,一应俱全,窗明几净。
记者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我市建立“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458个,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全市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要求,开展服务中心(站)示范创建、星级创建,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连日来,记者到各区探访武汉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近日,当兵入伍12年后,退役士兵郑琥来到江夏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办理退役返乡报到手续。服务中心设有6个对外服务窗口,分别办理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政策咨询、退役军人报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和优待抚恤业务。不用排队,郑琥办完相关手续时说:“没想到这么方便,工作人员还让我扫码进了微信群,以后有什么问题就可随时联系了。”
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马超介绍,过去,退役士兵返乡要到不同部门不同窗口报到,现在只需要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这一个窗口,几乎可办完所有的事,“除了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通过系统联网,在街道、社区和村的退役军人服务站,都有窗口办理退役军人报到手续”。
江夏区纸坊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站长杨雪森是退役军人,同时担任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杨雪森介绍,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是按标准创建的示范站,有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对外窗口、8名服务保障人员。
服务站3楼,正在改建的退役军人之家面积约200平方米,设有退役军人档案室、活动室和接待调解室。其中,专设了一间军人驿站,陈列着旧军号、旧军用水壶等物件,军旅氛围浓厚。“这是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的‘歇脚地’。”杨雪森说。
18日,肖先生到黄陂区前川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补办遗失的退役军人优待证。他已按服务站的指导办完了前面的流程,当天是填写遗失声明承诺书。“办事很清楚,心里有底了,就等通知来领补办的优待证。”
黄陂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胡峰介绍,该区是全市兵源大区,从机构设置到场所经费、人员编制落实,全区建成了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分别为区一级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8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669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今年以来,通过标准化创建,中心和服务站的硬件、功能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可在家门口获服务保障。
12月12日上午,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大李村李文重的家里喜气洋洋。儿子李汉林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区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喜报送上门来。接过喜报、戴上荣誉绶带,李文重动情地说:“儿子荣立个人三等功,对他来说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我和他妈妈会一如既往地鼓励他、支持他在部队好好干!”
《长江日报》12月22日报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