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近年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健全政策法规制度、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关心关爱烈士遗属、深入弘扬英烈精神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推动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
目前,经过摸底查清,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1608处,其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3处。严格执行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计划,确保“应修尽修”“应迁尽迁”,全面提升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水平。
烈士纪念设施是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主阵地。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引导组织,挖掘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的英烈事迹和精神,讲好英烈故事。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节,组织开展缅怀先烈、烈士公祭等活动,大力宣传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深入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称,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是新时代赋予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要深入挖掘英烈事迹,丰富英烈精神内涵,创新形式讲好英烈故事;要大力弘扬先烈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宣传、纪念、崇尚和褒扬烈士的浓厚氛围,要坚定不移推动烈士褒扬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贡献力量。
江岸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建。经过整修,陵园内松柏常青,进入大门便能看到一座辛亥首义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撰写的纪念碑文,六座烈士墓冢并排分列于纪念碑两侧,每座墓冢前后汉白玉墓壁上,均有“铁血精神”“辛亥首义烈士之墓”的字样和红“十”字标志。
近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江岸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正式升级为第六批省级烈士纪念设施。
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江岸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正式升级为第六批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经过排查,江夏区有56座零散烈士墓,这些烈士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如部分墓碑晃动、碑文字迹变淡、墓穴及周边硬化地面有裂缝、墓地周边杂草丛生。江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今年江夏投入资金,对零散烈士墓进行维修维护,修补硬化墓区地面,加固碑体,清除墓区周边杂草。烈士墓周围恢复整体美观与庄重的环境。
烈士纪念设施是安葬、缅怀和褒扬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今年,我市扎实开展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验收,有力推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
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今年,各级政府拨付筹措资金,用于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各区逐一摸底排查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现状,按照“墓体坚实牢固、碑文字迹清晰、主体建筑保护完好、周边环境清洁肃穆、配套设施便捷有效”整修标准,精准实施整修。
目前,江岸区辛亥烈士陵园、硚口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江夏区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等已完成维修改造。武汉经开区对烈士墓墓体和碑体结构统一翻新整修,改造通行道路和周边环境。洪山区、东湖高新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等对辖区内的零散烈士墓修补维护,给烈士墓碑文补漆,清扫烈士墓周围杂物,疏通祭扫道路。
据了解,按照零散烈士墓“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要求,一批烈士陵园或烈士集中墓区正在规划建设中。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拟扩建,优先开发烈士墓位,确保市中心城区的散葬烈士墓集中管护。黄陂区在黄陂烈士纪念园项目基础上,再征地扩建,拟将高庙山烈士陵园内烈士墓和全区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蔡甸区规划扩建玉笋山陵园烈士墓区,拟将零散烈士墓迁移实行集中管护。江夏区规划将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统一管护。
为确保每处烈士纪念设施环境优美、庄严、肃穆,江夏区对辖区内零散烈士墓和其他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分类,按类建立完善保护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健全保护联系制度。
江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零散烈士墓分散在各个村湾中,街道与村(社区)或烈士家属要签订烈士墓管理保护协议书,落实专人,定期对烈士墓进行日常管理与保护。根据制度,烈士墓每两个月要组织开展一次集中维护和清理,做到“三清”:清洁墓碑、保护牌;清除杂草、白色垃圾;清理进出墓区的道路。街道、村(社区)要做好管护和巡查工作记录。
据了解,截至目前,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辖区内的烈士纪念设施、烈士墓逐一核查,如实登记散葬烈士墓地、烈士纪念设施坐落位置规模及保护程序等基本情况。拍摄照片,逐个登记建档造册,完善台账资料,实现了烈士纪念设施一处一档。对无法集中管护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或散葬烈士墓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识,与有关单位、烈士亲属或村(社区)等签订托管保护协议,确保每处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管护责任可督可查。
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标准、要求,进一步落实日常巡查、烈士祭扫服务等制度,确保烈士纪念设施有人管、能管好。下一步要深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烈士祭扫等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烈士纪念设施得到有效管护。
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印发《关于发挥基层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作用 进一步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的意见》,重点明确了辖区内暂未设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单位的,要统筹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力量,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列入职责范畴。
“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向警予烈士陵园参观……”在向警予烈士陵园内,向警予雕塑广场、红色战士公墓、向警予烈士生平展示厅,红领巾讲解员稚嫩而富有感情的声音、细致深情的讲解,为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领巾讲解员有123名,从汉阳区12所小学的1800多名优秀少先队员中选拔,负责在向警予烈士陵园、向警予烈士生平展示厅等红色阵地开展讲解。今年以来,已进行大型讲解5场。
据介绍,汉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团区委、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组织全区小学生分批参观向警予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全区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年必须分批集体参观一次向警予烈士陵园,现场感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汉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配合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保障全区机关、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有序利用向警予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分批组织全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烈士陵园广场参观、宣誓,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黄陂有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黄麻起义红三连荣誉室、新四军第五师姚家山历史陈列馆等众多红色资源。每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动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到这些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实验小学、四黄中学、盘龙一小等10所学校500多名师生到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黄麻起义红三连荣誉室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英雄故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参观学习活动。为发挥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江夏区与周边高校共建,与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签订共建协议,对接这些高校大学生为有需要的来馆参观者提供志愿讲解服务。金桂飘香烈士忆,鲜花遥望英雄气。9月27日上午,在第十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五中心与文华学院、武汉市解放中学联合赴二七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五中心联合文华学院、解放中学前往二七纪念馆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9月27日上午,东湖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前往九峰山烈士陵园缅怀英烈。连日来,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已接待10余批社会团体预约开展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
东湖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在九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英烈。
自觉缅怀、纪念、尊崇、学习英雄烈士,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今年以来,各区注重挖掘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的英烈事迹和精神,组织专人收集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烈士生平等史料信息,制作宣传展板,宣传英烈事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开展经常性红色教育活动,祭拜英烈,学习英雄事迹,继承先烈遗志。在清明、“9·3”抗战胜利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节,组织开展英烈祭扫活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时代新风尚。
“褒扬烈士、关爱烈属是党和国家的光荣传统。我们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做好烈属抚恤优待工作,替英烈尽上一份孝心、担起一份责任。”9月20日,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前夕,洪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赴辖区卓刀泉街上门慰问两位90多岁的烈属,在给烈属的慰问信上这样写道。王娥珥是牺牲在抗洪抢险战斗中董国庆烈士的遗属。东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常态化联系了解到,王娥珥平时一个人住在东西湖区吴家山,身体抵抗力较差,比较孤单。今年7月和9月,东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鼓励王娥珥参加了省里组织的2次短期疗养。在通山县九宫山风景区,王娥珥兴致勃勃地发来疗养照片,称疗养地空气清新,让人心情舒畅。结合“大兴调查研究”,硚口区、街道各级领导带队,逐户、逐人深入走访,了解烈士遗属生活情况、家庭状况,开展走访慰问,发放物资、慰问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退役军人的心坎上。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对烈士遗属送温暖、献爱心,感谢他们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承诺要一如既往关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烈属家庭悬挂光荣牌,邀请烈属参加重大活动、烈士纪念日公祭仪式,加大烈士遗属在医疗、住房、入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的优待力度,突出解决烈属家庭后续生活保障、救助帮扶援助等实际问题,烈属荣誉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早在2021年3月,为弘扬英烈精神、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武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部门,成立烈士寻访和寻亲专班,旨在完善烈士生平事迹,帮助烈士亲属接烈士“回家”。东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这两年,寻访和寻亲专班一共走访了200多位知情人士与烈士亲属,从70多个档案馆、文史部门和图书馆带回3800多条线索,完善了73名烈士的生平事迹。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让忠魂找到回家的路,唤起全社会对革命先烈的尊崇与热爱,以告慰英烈。
《长江日报》9月30日报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