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叠翠,风光旖旎,层层叠叠的茶树环绕群山。近日,距离武汉市区80公里之外的新洲区凤凰镇七彩茶园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在向茶园负责人了解茶叶生产及销售情况,最近他刚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茶产业发展的建议》。1998年,时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徐宗元来到凤凰镇挂点扶贫,那时,这里还是武汉市10个贫困乡镇之一,25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凤凰镇19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村湾。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他撰写了近70篇、共计30多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从字里行间出发,他和镇里的乡亲们找到脱贫致富、凤凰腾飞的密码。

徐宗元(中)深入调研,走访企业和致富能人。
7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徐宗元位于汉口的家中。他的书架上,最多的类别是一本本装订整齐的剪报,类目清晰,包括致富典型、专项调查、外地经验等,来到凤凰镇扶贫后,“发展”成了徐宗元的心头大事。10余年来,跨入古稀之年的徐宗元不肯止步,继续走访凤凰镇的山山水水,通过调查研究拿出23份近8万字的各类调查报告。“交个电费花的路费比电费本身还贵”,2013年,凤凰镇陈田村阮家凹自然湾的村民想交电费得跑十余公里路程,村民们叫苦不迭。徐宗元走村入户时得知,凤凰镇村民缴纳电费要跨街镇行政区域,这些情况被他写进《关于改进农村电费收缴的建议》中,通过他反映协调,供电部门推动开通多种渠道缴费,解决了电费缴费难问题。7月11日,沿着凤凰镇的西环线公路蜿蜒而上,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延伸出50米的绿化带,20多年前,这里只有泥巴路、断头路。2003年,在徐宗元的争取下,凤凰镇建成区里第一条通村水泥路,然而,十年后,原本4米宽的公路已不能适应镇上发展需要。2013年,徐宗元根据群众反映写下了调查报告《拓宽通村公路加快老区发展》。报告提到,该镇西环线12.8公里的公路沿线先后引进落户十几家公司,来往车辆增多,路面破损,不利于村民出行、乡村发展。市委、市政府时任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批示,相关部门提出了改进和支持意见。2014年,镇西环线公路拓宽改造,建成了路基宽12米、路面宽7米的沥青路,至今,这条路仍然发挥着镇主干道的作用。
徐宗元召开座谈会,宣传发展凤凰经济。
下接地气,更要上接天线。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这个概念,2014年农历正月初五,徐宗元和镇干部聚在一起学习文件。随后,他拿着镇上12名家庭农场主的名单,逐一入户面对面交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走访,得出明确数据:家庭农场土地产出率和收入高于分散经营农户的20%以上。这让他信心倍增,写下关于新洲区凤凰镇发展家庭农场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出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如今,家庭农场已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是国家支持乡村发展的重大项目。2015年,徐宗元为争取这一项目在凤凰镇落地积极奔走,写下多篇调查报告,最终,凤凰镇获得国家大额资金扶持,迎来又一次发展机遇。记者看到,在徐宗元笔下,调查报告涉及民生事务、产业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他初入凤凰镇时关注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后来又着重关注产业引进主题。党的十九大后,他的调研主题转向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等热点课题。报告文学作家、新洲区原政协主席王建生与徐宗元相识多年,他告诉记者,徐宗元不会使用电脑,写报告时只能用纸笔写下,反复修改誊抄终稿后,再请人帮忙输入电脑打印,“他的调查报告都是靠自己跑出来、改出来的,用的是绣花功夫,才能助推凤凰高飞”。“凤凰镇紧挨红安县和麻城市,人口、山林、耕地面积的数字均不到三万。”提起凤凰镇,徐宗元举起三个指头摆了摆,像介绍自家一样熟悉。最近,新洲区派人来接徐宗元,请他为全镇干部作一场主题教育的学习交流讲座。徐宗元已78岁高龄,镇里不放心,特意派车接他。然而,过去25年里,多数时候,徐宗元都是自己搭车往返。汉口到凤凰镇的路程大约80公里,早些年时,乘客还需经由麻城转车,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25年里,这一路,徐宗元独自前往凤凰镇就有200多次,行程达2万多公里。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他依然不知疲倦地继续着“长征路”。记者跟随徐宗元来到凤凰镇,他与镇上的干部、企业家们交流,老人脚上还是多年前的解放鞋,步履稳健,对镇上的情况信手拈来,思路清晰。从1999年退休至今,徐宗元几乎每月都要去一次凤凰镇,每次一待就是一周。他与镇里“约法三章”:不要陪同,不管饮食起居,不要接送。镇上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徐宗元摆上一张床后,这里就成了卧室。他白天下乡入户,晚上回到办公室写调查报告,推动修路、饮水、灌溉等民生难题的解决,先后发展油茶、茶叶等产业。到2016年,凤凰镇提前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稳步迈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列。
徐宗元(中)深入调研走访,为凤凰镇茶叶产业发展助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村串户,与村民谈心,是徐宗元帮扶凤凰镇的必修课。凤娃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余红梅说,企业发展有好消息,首先想到向徐宗元报喜;遇到困难,也是第一时间向徐宗元求教。余红梅最初从旧木桶收购中抓到商机致富,后来朝着古院落保护的方向进行收购,完成了约百套老房子的拆迁、复建。2015年,余红梅打算将修缮的古建筑、古民俗产品建成明清古建筑群落文化体验园——凤娃古寨景区。得知徐宗元是专门驻扎镇上的“参谋”,她连发几条短信向他求教。“旅游产业”四个字引起了徐宗元的兴趣。徐宗元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大到景区选址、内部区域规划,小到节假日特色活动等具体安排,他为景区发展尽心竭力。说起徐老为古寨导游写解说词的故事,余红梅眼中泪光闪闪。2017年春节,余红梅打算办开园后的第一场灯会,请人撰写解说词。但对方草草了事,交出的内容效果极差。眼看日子越来越近,她心急如焚。徐宗元得知后安慰道:“不着急,我试一试。”那几天,恰好是徐宗元早已计划的外出旅行时间,结果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住宿房间里写解说词。按照一块牌匾一个故事的要求,全景区的11个场馆,徐宗元亲笔写了厚厚一本。原来,2016年徐宗元就建议凤娃古寨组建文化研究专班,还亲手起草了研究专班的工作方案。木雕图案多少幅?木雕人物、器物各是多少?木雕植物花草多少种?……他当起专班召集人,要求每栋房屋的解说员做好统计。场馆背后的故事、数据,他了然于心。如今,有17座徽派实木建筑的凤娃古寨集建筑、戏曲、国学、陶艺等于一体,成为国家4A级景区。徐宗元调研后建议,在景区拓展开发、提升观赏价值之外,还要把“文化”的故事讲好。暑期来临,景区已与教育部门签订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协议,直接带动就业上百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人均月收入4000元出头。过去,凤凰镇是新洲最偏远的街镇;如今,来到古寨的游客成为夜生活的主角。每年有近80万人次来到古寨,赶上旺季,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乡村旅游成了镇上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1998年,徐宗元到凤凰镇挂点扶贫。一年后,徐宗元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市里请他参与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开发工作。思虑再三,他婉拒了这一邀约,选择留在凤凰镇“补课”。他解释说:“我与村民有过约定,一天不脱贫,就一天不脱钩。共产党员不能糊弄老百姓。”有人称他为“凤凰赤子”,徐宗元把这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四不”和“三员”: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献策不决策、筹钱不用钱;当好老区人民的宣传员、党的农村政策的调研员、促进老区发展的联络员。从关圣寨村温家凹的高处向下望去,碧绿的茶山绵延不绝,层层叠叠的茶树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春天,茶树间的红叶碧桃、海棠花、玉兰花等竞相开放,色彩斑斓,这里因此得名“七彩茶园”。多年前,村民中却流传“什么树都种过,就是没种过摇钱树”的说法。受自然条件所限,凤凰镇种庄稼难有好收成。2007年开春的老乡会上,徐宗元认识了关圣寨村村民温能生兄弟,温能生在广东开设工厂。徐宗元说动了这对能人兄弟回乡兴业。“是徐老让我明确了发展茶叶的方向。”温能生告诉记者,徐宗元请来专家做土壤化验分析,确认这里适合种茶。2012年,温能生在1200亩流转山地上种上茶树;2014年,沼液管道被装到山顶,稀释后的沼液可喷灌茶叶地;2021年,镇里投资在七彩茶园修建了茶山漫道,围绕茶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周边居民、游客前来游玩。如今,凤凰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每年可为村民带来收入200多万元,茶叶产业成为当地群众最大的收益来源。今春采茶季,温能生的茶园产出1000公斤茶叶。他不无感激地说:“荒山变成了青山,青山‘长’出了金山。”
徐宗元展示一份他收集的关于茶产业发展的简报。
这些年,徐宗元的调查报告中将茶产业作为重点。早在2015年,他就写了《凤凰镇茶叶加工情况》。今年,又写了《茶产业发展的建议》。面临产业发展的瓶颈,徐宗元提出要重视茶叶品牌培育。20多年前,当地老百姓曾说“这只‘凤凰’连掉毛的山鸡都不如”。2022年,凤凰镇全口径财政收入1.18亿元,是1998年徐宗元初到凤凰镇时183万元的60多倍。2014年,他的老伴去世。2017年,小儿媳患上重症。如今,徐宗元为了照顾家人,去凤凰镇的次数不比从前,但漫长的相处早已让徐宗元成了村民们心中的“自己人”。去年下乡时,他的衬衫上破了一处小洞。有人发现了,悄悄买了衣服放在镇上他的办公室门口。至今,他也不知道是谁送的,沉甸甸的情分让他感动。“无论在职还是退休,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能脱离实际,做好调查研究也是一辈子的事。”怎样让村民过得更好?从25年前走进凤凰镇,徐宗元就让自己保持在“时刻待命”的状态。退休后留下时,他想的是“要补课”。如今,这份留堂作业完成得如何? 他向记者坦言:“做得还很不够。”站在从镇上通往村湾的柏油路旁,老人望向远方,他还要继续走下去。“久久为功,凤凰一定能蹚出自己的乡村振兴路。”
徐宗元20余年退而不休,持续为凤凰镇经济发展奔波。
《关于对老区加大优惠政策帮扶的建议》《拓宽通村公路加快老区发展》7曰14日,《长江日报》一版重磅关注了军休干部,原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徐宗元。

《长江日报》7月14日报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