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栏 > 纪念名录

    向警予烈士陵园

    • 2025-03-20 09:47
    • 来源: 局办公室
    •    【 下载 】
    • 分享到

    1.【准确名称】

    向警予烈士陵园。

    2.【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龟山北路84号。

    3.【保护管理单位情况】

    向警予烈士陵园管理处由武汉市汉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管理,隶属于武汉市汉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定事业编制15人,正科级领导职数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3名。

    4.【建设及改扩建时间】

    1978年5月向警予烈士陵园始建。1986年10月,红色战士公墓从汉阳扁担山公墓迁移至向警予烈士陵园。2022年7月1日向警予烈士生平展示厅历时一年半建成,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1792.36 平方米。

    6.【设施概况】

    向警予烈士陵园保护范围内,建有向警予烈士雕像、烈士生平、烈士墓、烈士生平展示厅和红色战士公墓等纪念设施。雕像由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室主任程允贤同志创作设计,为汉白玉材质,全高4.2米,占地12平方米,雕像底部为黑色大理石基座。雕像背侧,一段平实简练的文字记载了向警予同志的一生。雕像正后方就是“向警予烈士之墓”,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烈士墓全高1.5米,占地16平方米,顶部装饰有铜铸党徽,墓的四角种植着两株黄杨球,旁边是四季常青的松柏。

    红色战士公墓碑名由彭真同志题写,碑体背面是经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2年12月研究考证的“红色战士公墓记”,生动记载了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之下,武汉的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前仆后继,领导各界革命群众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后人缅怀这些先烈,称他们为“红色战士”。两块侧碑于2021年3月建造,分别记载了我党土地革命时期武汉的斗争形势和重要历史意义,以及牺牲在武汉的代表性烈士名录。

    向警予烈士生平展示厅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由前厅、主厅、接待室三部分组成,通过图文展示、场景还原、造型设计、史料陈列、音视频播放等形式,向来访游客全面展现向警予烈士短暂而辉煌、坚贞并壮烈的一生。

    7.【英烈事迹、历史事件和重要战役】

    向警予,女,原名向俊贤,土家族,湖南溆浦人。1895年9月4日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曾就读于常德女子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长沙周南女校;1916年创办溆浦小学堂,任校长;1919年秋,加入新民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中共二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会后,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她起草发表了众多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如《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今后中国妇女的国民革命运动》,提出代表妇女权益的13条具体要求,同时身体力行地带领广大工人群众、劳动妇女开展各种形式的罢工运动;参与并组织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工人大罢工斗争,为工人运动的高潮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其行动实践和思想理论为中国妇女运动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1925年,她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1927年初回国后先后在中共汉口市委和湖北省委工作;同年7月,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后,她转入地下斗争,负责编辑《大江报》。1928年3月,因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同年5月1日,英勇就义于武汉汉口余记里后空坪刑场。

    8.【所获国家级称号】

    向警予烈士陵园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9.【宣教活动,祭扫活动】

    向警予烈士陵园作为重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一直发挥着积极的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每年清明及9月30日烈士公祭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均举办祭扫和纪念活动,有数万名青少年学生、解放军官兵、干部、职工以及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前来瞻仰、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