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宣传专栏 > 榜样的力量 > 红色英杰

    这件事与贺龙曾任师长的这支部队有关!武汉军休干部做了三年

    • 2023-11-09 11:48
    • 来源: 市军休一中心、长江日报
    •    【 下载 】
    • 分享到
    古稀之年,本该和家人其乐融融安享晚年,而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军休一中心)军休干部罗湘远赴1200公里外的冀中小村,分文不取、默默耕耘3年,建起了一座全国闻名的村史馆,带动该村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

    近日,从村史馆返汉的罗湘仍在家中电脑上整理资料,为完善村史馆想点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做了一件值得的事,也算老有所为吧。”罗湘说。


    罗湘(左三)向参观者讲解展板内容。

    黄庄子村村史馆迁居厅。

    不辜负战友委托建红色村史馆

    “绝不能遗漏”每一位英雄

    这个村史馆位于河北省霸州市黄庄子村,距离武汉1200多公里。

    罗湘与黄庄子村的缘分来自3年前,他的战友、老首长,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袁有望少将的委托。

    袁有望是黄庄子村人,退休后,他在家乡寻访发现,抗日战争时期,黄庄子村抗日英雄辈出,曾两次遭受日寇扫荡,老建筑上炮击留下的弹片历历在目。他决心建一座村史馆,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

    11月6日,袁有望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设黄庄子村村史馆,非罗湘莫属。他有过建设军内史馆的经验,再是文字功底好。”袁有望和罗湘曾先后担任同一个团的政委,他对罗湘很了解。

    接到老首长的委托,罗湘欣然接受。他不想辜负战友的信任,同为军人,他对当年浴血抗战的八路军将士更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就这样,罗湘将高龄的父亲、岳母安顿好,带上老伴住到了黄庄子村。

    “我着手修建黄庄子村村史馆时发现,村子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罗湘说。

    据介绍,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一团发源于黄庄子村,当年,该村平均两户就有一人走上抗日战场,被誉为“抗日的堡垒和先锋”。

    一团首任团长黄久征就来自该村。黄久征带领村民抗日,有10多人为国捐躯。在参与齐会战斗中,黄久征奉命率一团在坞家村阻击增援之敌。最终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700余人,成为冀中平原歼灭战的典范。

    黄久征担任清河支队支队长时,指挥安新采蒲台战斗,歼灭70余名日寇,他本人英勇负伤。

    “还有一位老红军黄一民,也是黄庄子村的荣耀。”罗湘说,建设村史馆挖掘史料,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绝不能遗漏”。

    黄一民1935年参加红军,平型关大捷时任八路军115师卫生所所长,在淮海战役期间,黄一民任院长的第三野战医院,出色地完成了战地救护任务。

    一馆刀劈门。

    一年有半年住在村里

    每段史料都要认真考证

    从2020年开始,每年至少有半年时间罗湘吃住在黄庄子村,一心扑在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上,一人身兼多职,既是组织者、设计者,还负责场馆的布展工作,包括搜集整理史料、编辑图文、展板布置、室内装饰、展柜制作、展品说明等。

    搜集资料时,没有当时的实物和照片,罗湘就到纪念馆、档案馆,以及收藏爱好者手中,一点点挖掘。对于村里后辈们收藏的子弹头、炮弹壳、电话机、照片、奖章等,罗湘还要一一进行甄别。他走访了村里与红色传承有关的人家,有些人嫁到外村,有的涉及邻县(市),他也去过。

    罗湘说,作为史馆,每段史料都要经过再三考证,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杜撰。

    他搜集资料时发现,黄久征抗日前所在部队的名称有多种说法,“绝不能含糊其词”。罗湘翻阅县志、寻找相关书籍、查询资料和回忆录等,历时两三个月时间,确定名称为“河北人民自卫军第五路”。

    “史料搜集很复杂,也很费时,但绝不能马虎。”他表示。三年多来,搜集资料工作量较大,但罗湘从未抱怨过,不仅没有拿过一分钱,还经常倒贴。农村没有食堂,他住在村民家中,自己动手做饭。

    “将黄庄子村村史馆建成,罗湘是第一功臣。”袁有望少将说。

    建设村史馆,村民们积极响应,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2022年黄庄子村被评为全国200个红色美丽村庄之一。

    罗湘全身心投入,家人也给了他全力支持。罗湘的父亲92岁高龄,卧床需要人照顾,岳母也是95岁的老人。每次当他前往黄庄子村时,父亲总是不舍,但听说要建设村史馆,父亲说,只要利党利国就去吧。

    黄久征的孙子、黄庄子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宗福介绍,罗政委对黄庄子村的贡献,无法用语言表达。黄庄子村被评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所有的布展都是罗政委做的,而且他分文不取,无私奉献,全村人都非常感谢他。

    “罗政委的父亲去世,安排完后事,他很快就返回村里,都70岁的人了,开车从武汉到黄庄子村,1200公里一天就到,真让人敬佩。”

    一馆火烧树。

    村史馆成了全村人的骄傲

    他又当起了解说员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占地66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一馆、二馆全部建成,于今年5月举办了开馆仪式。

    罗湘说:“我曾在部队当过政委,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建村史馆对自己的思想是一次升华。让红色村庄再放光芒,也让后人传承爱国精神,不忘国耻。”

    据了解,黄庄子村村史馆分为一馆和二馆,主要以该村革命史料为依托,用图文形式展示村庄的革命人物和事件。其中一馆主要展示从明永乐初年(约1404年)至抗日战争前夕的黄庄子村历史,二馆主要展示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该村的革命斗争史和新中国建设史,整个村史馆体现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的融合。

    记者通过视频看到,黄庄子村村史馆是一座青砖黛瓦、古朴典雅的建筑。一馆院子里有两块“村难碑”和两块“英烈碑”,“村难碑”铭刻着日伪军两次暴行,“英烈碑”记录了魏大光等本村八位英烈,旁边有“火烧树”“火烧门”等日伪军暴行物证。

    一馆迁居厅展示着地契分单、生产生活用具、各姓氏家谱、学习用品、杰出人物画像、老照片等。村难厅真实记录了日伪军两次屠剿黄庄子村的暴行。

    不远处的二馆,分为“抗战厅”“解放厅”“盛世厅”三大部分,讲述着黄庄子村的红色历史,特别展现了新时代黄庄子村乡村工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进步、商业和服务业的繁盛、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卫生的治理、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等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022年,黄庄子村被评为全国200家、霸州市唯一的重点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村史馆还没完全建成就名声在外,参观者络绎不绝,罗湘又当起了解说员,“别人不了解情况”。目前,已有近60多位将军、200多位书法家,或到村史馆,或通过捐赠书法、绘画、诗词作品和实物对黄庄子村村史馆予以支持和肯定。

    “村史馆是全村人的骄傲,这份骄傲也有罗政委一份。”黄庄子村村民黄志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有了村史馆,前来村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村史馆的影响下,目前,黄庄子村党建阵地、红色人家、农家书屋、红色广场等场所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一个较大规模的红色教育基地已见雏形。

    一馆村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