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这两个字,1+1>2!
- 2024-09-10 14:37
- 来源: 武汉市军休办
- 【 下载 】
-
- 分享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更好推动军休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2024年1月起,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匠心之轮·八仙过海”为主题,在武汉市8家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开展为期8个月的互学互鉴、比学赶帮“擂台赛”,对“党建+”工作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针对各军休中心服务管理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精准施策,通过“党建+匠•兴”“党建+匠•馨”“党建+匠•星”“党建+匠•新”,“+”出新速度、新办法、新效率,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党建+匠•兴”
搭建赛道同台比拼,产生“连锁”化学反应
“匠•兴”是武汉军休力量蓬勃的生命力,是军休干部“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鲜活注脚。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搭建“赛场”,让各军休中心同台竞技、尽展风采,引发军休党建提质增效的“连锁”化学反应。
“党建+匠•馨”
借船出海融合创新,产生“化合”化学反应
军休一中心、江岸区人民武装部、江岸区人民法院、江岸区司法局、江岸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军地司法服务机制共建协议》。
军休三中心金腾龙志愿服务队授旗。
扩大党建朋友圈,文化军休有声有色。坚持推动资源、平台、人才下沉到服务保障的最前沿,形成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的军休大党建。军休老年大学军味浓、底色红,“借智”非遗传承人增加特色,“借力”线上线下拓展教学渠道,“借势”属地省、市资源丰富师资力量,为军休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军休二中心联合属地街道,共同打造“艺心领航 红色轻骑兵”品牌,以“送文艺”的形式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军休四中心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以“‘老马’与‘青马’的对话”“老兵与学子的对话”等形式讲鲜活军休思政微课,厚植家国情怀;军休六中心联合主流媒体《长江日报》,汇编125张具有军旅历史意义的老照片,出版《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记录军休干部一朝离军热血难凉的家国情怀。军休八中心携手省军区、属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属地社区共建临街双拥文化墙,以“漫画”形式让“双拥”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市民生活。
武汉市军休老年大学萨克斯班。
军休四中心老兵宣讲团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开展“老兵与学子对话”。
找到最大公约数,乐享军休有花有果。以“匠心之轮”为抓手,鼓励引导各军休中心搭台子、结对子、引路子,凝心聚力打造“崇军敬老”和谐家园。军休五中心搭建部队、军休服务机构、军休干部协同直通车机制,为外地部队接收安置开启绿色通道、为卧病不便休干上门服务、现场宣讲政策待遇,让军休干部感受“家”的温暖。军休七中心联合区工商联、属地社区,鼓励引导军休老旧小区居民加强“睦邻自管”。军休八中心协调属地社区、部队力量,用好部队沿街闲置空地“搭台”,引进社区爱心配餐亭“唱戏”,充分辐射4-5个居民小区,为约2500余名老人提供便捷就餐服务。
军休七中心“军休驿站“参事议事。
军休八中心“兵校长”李秋堂召开班长议事会讨论居民文明养犬落实方案。
“党建+匠•星”
典型引路破圈出彩,产生“分解”化学反应
“匠•星”是武汉军休干部中政治站位高、群众威望强、示范作用好的军休明星,也是组成军休夕阳晚霞红的绚烂星云。通过细化“一招鲜”的典型宣传形式,做优做精“两参英雄榜”“桑梓点将台”“跨界排头兵”三条线,引发崇军风气更加浓厚的“分解”化学反应。
“老树”发“新芽”,挖掘革命传统精神新时代新内涵。通过搭建“两参英雄榜”主题宣传平台,引导鼓励各军休中心深度挖掘军休干部中参与过重大战役、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先模人物,让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精神给养。
“独木”变“森林”,深耕老兵红色宣讲多领域多赛道。用好老兵宣讲“桑梓点将台”,深挖军休干部红色资源富矿,在武汉市军休四中心试点成立“老兵宣讲团”,激励各军休中心积极引导广大军休干部参与宣讲,“红色地标讲党课”,“情系太阳花”“逐梦深蓝”双拥宣讲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老兵宣讲活动,形成老兵红色宣讲矩阵。
“小树”成“大树”,做好军休老有所为大保障大后方。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引导各军休中心为军休干部“老有所为”保驾护航,以用情用力的服务孵化出了许多在不同领域拥有较好社会影响的“跨界排头兵”,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了武汉军休力量。
“党建+匠•新”
三全管理迭代升级,产生“沉淀”化学反应
“匠•新”是武汉军休工作者在“他山之石可攻玉”的互学互鉴中,着眼军休工作领域“全员、全要素、全过程”,不断优化更新管理体系。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人、财、物、事”全链激活军休管理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建设、干部管理、休干管理等方面积极实践,实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管理上台阶、环境焕新颜、工作见实效,8个月的匠心实践产生了“沉淀”积累效应。
干部教育管理“求新思变”,成长成材与中心发展“同轴共转”。坚持学思践悟一体推进,在探索干部全生命周期培养模式过程中,念好“选用育留”四字经,助力青年干部成长成材。创新干部教育培训举措,以身边军休先模人物故事为蓝本,开展常态化职工“忆英雄 颂英雄 学英雄”演讲活动,用榜样力量引领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丰富青年干部学习形式,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建章立制推进青年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评选“匠心之星”,以头脑风暴、知识竞赛、情景演练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策划“致未来的你”“致未来的我”书信活动,鼓励年轻干部传承薪火、不忘初心。科学开展量化考核工作。细化人事管理考评机制,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量化月度考核指标,实现月度总结晒工作、个人自评见品行、科室考评显担当、领导点评有依据,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规范化抓实干部日常监督。注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定期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审、普审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条线、立体化的廉洁培训,通过“随时讲、随处讲、随课讲”不断提高年轻干部拒腐防变意识。
国有资产管理“聚势破难”,保值增值与惠民利民“同频共振”。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以“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盘活增效”为目标,找准国有资产管理难点,最大限度激发存量资产释放新活力。面对历史遗留的某综合市场土地租金低于市场评估价、收回困难,乙方层层转租、私建房屋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超前谋划、专班协作,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动员乙方、充分保障二三级承租方权益,平稳过渡后顺利收回,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面对历史遗留的某生鲜市场租赁军休土地及房屋不规范问题,争取多方支持,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申请强制执行并收到70余万元占用费。面对提高国有资产公房出租率难题,提炼“盘、修、招、管、惠”五字诀,盘清房源、化虚为实摸家底;及时修缮、定期维护保安全;规范招租、扩大宣传创特色;严格管理、服务为本重消防;政策惠民、房租减免暖民心,试点的军休中心盘活国有资产公房出租率达92.5%。
休干系统管理“精耕细作”,行政办公与权益维护“同向共进”。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把做实日常管理与贴心服务休干相结合,有效推动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提质升级。试点施行《军休干部信息管理规定》,对军休干部的个人信息的采集、更新、使用及保管实行全过程监管,以保证信息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试点组建军休党支部支委班子人才库,在部分军休支部按照支委人数1:2比例选取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在部队期间曾担任政委、副政委或委员,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才库成员参加素质提升培训,充实支部“头雁力量”;试点施行《武汉市“老兵宣讲团”工作机制》,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退役军人事务部“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要求,对宣讲团的组织管理、成员选聘、宣讲重点、宣讲机制以及宣讲纪律和工作保障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为宣讲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武汉市“老兵宣讲团”获评市级多样化宣讲队。
下一步,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努力在军休干部力量发挥、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先进典型正面宣传、规范军休服务管理等方面,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为军休干部“六个老有”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军休干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