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2021年度武汉“最美退役军人”

    • 2022-05-25 09:00
    • 来源: 长江日报
    •    【 下载 】
    • 分享到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5月24日获悉,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武汉警备区政治工作处联合开展的2021年度武汉“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揭晓,王保库等20名退役军人获得殊荣。

    他们是武汉广大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退役后身份不同、岗位各异,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信念相同。他们奋斗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新创业等“新战场”,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人生续写了不平凡的华章。

    无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是抗洪最前沿,危难时刻,他们不惧生死、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在军营大熔炉里树立的远大理想、建塑的崇高信仰、熔铸的坚强意志、培育的奉献精神。

    在军营,他们是强军路上的可靠支撑;退役后,他们是复兴路上的先锋战士。他们兑现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铮铮誓言,他们的美是忠诚之美、奉献之美、奋斗之美,更是时代之美。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号召,广大退役军人要以“最美退役军人”为榜样,自觉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在人生新岗位上建功立业,让军人的精神、军人的品格、军人的本色在各个岗位熠熠生辉。

    据介绍,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旨在宣扬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可亲、可敬、可爱形象。武汉“最美退役军人”已连续评选三届,共60名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入选。


    2021年度武汉“最美退役军人”

    王保库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珞南街派出所三级高级警长

    车延龄    武汉高科集团园区及工业地产事业总部部长

    孙海啸    武汉市蔡甸区蔡甸经济开发区常福社区居委会社区两委干部

    李  武    武汉兴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在喜    武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戒毒所老干支部书记

    许华庆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刘敦安    武汉祥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宗明    汉阳区武汉四新生态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土地管理局副局长

    张  惠(女)  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道五彩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张  勇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四级高级法官

    杜  越    湖北惠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仕平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村民委员会委员

    宋  明    武汉市黄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综合科科员

    邵文波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教师

    何志林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支部书记、馆长

    胡建华    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主任

    高  萍(女)  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街林屿岸春天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黄  宁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事业总部职员

    程瑞恒    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

    鲁  锐    景网技术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公司董事、工程总监

    ■ 王保库

    警营“老班长”

    把群众放在心尖上

    “反复核查,一查到底”!那一年,正在调休的警长王保库得知一名身份不明老人生命垂危正在医院抢救,立即着手查找。老人年岁已高、记忆模糊,无法准确说出姓名和亲属情况。凭借部队服役多年、熟悉多地口音经验,结合数小时滚动排查,王保库成功确认老人正是被宣告“死亡”的熊某,是成都熊女士一家苦苦找寻了22年的父亲。

    失联22年的父女相认全网轰动。网友留言:“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武汉民警是英雄的民警,也是温暖的民警!”

    王保库,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珞南街派出所三级高级警长,曾在空降兵第四十五师服役22余年。转业从警,他勤学公安信息化知识,将军事战术指挥应用于指挥调度,凭借过硬信息化应用能力,在全市派出所指挥研判长选拔中脱颖而出。

    服务基层,王保库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尖上。他热情接待每一起报警求助,高效应对每一起突发警情。他常常上门看望辖区孤独老人,谈心聊天、解决困难,辖区群众有事都喜欢找他。

    ■ 车延龄

    冲锋在前啃“硬骨头”

    推动重点项目如期完工 

    退役入职武汉高科集团地产事业部不久,车延龄牵头管理东湖实验室项目建设。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要在正常工期一半的时间内完成、交付。面对“硬骨头”,车延龄没有丝毫动摇。他大胆管理,克服诸多困难整合资源,确保现场施工资源充裕。高峰期,工地现场有1000多名建筑工人同时作业。项目最终顺利建成,如期交付使用。

    车延龄是公司公认的“老黄牛”。日常工作中,他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跑,跑对接、跑协调、跑工地、跑踏勘。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涉及众多老旧小区,无论酷热严寒,他常常以不打招呼的方式频繁踏勘查看每一个施工细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2岁的车延龄冲锋在前。50余天来,他带领24名由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组成的装卸队,承担防疫应急物资采购和捐赠物资的接收、装卸、管理、分发任务。装卸队“半军事化”运行,吃饭常常不定时,再加上劳累,车延龄身体不适。同志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坚决地说:“抗疫如战场,哪有临阵脱逃的战士?!”

    ■ 孙海啸 

    部队所学用于城市基层治理

    居民的事都是天大的事

    从部队退役后,退役军人孙海啸自主创业10余年。2015年10月,他当选为蔡甸经济开发区常福社区干部、两委委员,分管社区综合治理等工作。

    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工作中,孙海啸讲原则也懂方法,将部队所学灵活应用于城市“末梢”治理,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社区治理“矛盾户”成了他的朋友和社区志愿者。

    “日常处理的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摊在居民头上都是天大的事”。小区环境治理难,孙海啸和志愿者主动上门协助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立方米。高龄老人腿脚不便,孙海啸找到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多次沟通,为老人解决三轮电动车充电不便的问题。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不易,孙海啸联络专业团队研发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系统”,得到公安等相关部门高度认可。

    孙海啸体会到“发动最广泛力量”的重要性。他以常福社区示范应急服务站为基础,打造起一支集党员突击队、民兵连和志愿者于一体的300余人应急志愿团队,共建平安社区。

    ■ 李武 

    火箭军老兵自主创业

    本色不改敢打敢拼

    “必须在大雪来临之前一晚上出土300车。”退伍军人李武在参与市金银潭医院科研楼建设中,正值严寒冬季,由于BC段冠梁坑深跨度很大,施工特别棘手,且场内空间小,道路交通复杂,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到这一指令后,李武没有畏惧困难,迎难而上。

    只见他提前做好布控,将场内道路疏通,然后安排车队依次有序进出场,不鸣笛,不给周边居民造成困扰;安排最强的操作号手,指挥挖机司机占据有利地形,有条不紊地有序出土;安排洒水车洗路,保持周边道路清洁。最终,按原定时间完成任务! 

    结束两年火箭军军旅生活后,李武自立自强,投资创建了汉蒸隧道汽车美容中心,后又创办了建设工程企业。

    创业不易,李武始终保持着军人不畏艰难、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2019年,长江二桥2公里路面和伸缩缝要全面整修,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夜间要通宵施工。李武经常夜间上桥,和施工人员一起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半个月火速突击,确保工程提前交付验收。

    “我是退伍军人。”在李武心里,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永葆军人品质。

    ■ 许在喜

    “花甲老兵”热心公益

    送温暖调纠纷回馈乡邻

    许在喜是ー位传奇式的英模人物,戎马二十余载,亲手铸造了名垂青史的“炮兵英雄连”这个光荣团队。1997年转业至武汉市公安局工作。现退职投身公益事业并担任原单位老干支部书记。

    许在喜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岗,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送温暖做善事,用行为带人,用真情感人。带领父老乡亲奔小康建设美丽家园,捐款为村湾修水泥路,出资请老人集体过重阳节,为困难病重老人送去医药费。带领弟妹艰苦奋斗立身做人,是家中好大哥。陪护年迈多病的父母数年如ー日,是父母的好儿子。为小区物业管理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近百条,调解民事纠纷十余起,是小区的好业主。先后被武昌区徐家棚街办事处和街妇联授予“最美业主”、“最美家庭”称号。

    受聘担任新洲区杨裴小学德育辅导员,不定期给学生们讲课,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立志成才,同时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学校设立“许在喜教育基金”,用于奖优助学,是学生们心中的偶像。

    ■ 许华庆 

    应急“战场”续写担当

    闻令而动向险而行

    1994年入伍的许华庆,25年的军旅生涯,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2019年转业至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在新“战场”上续写敬业与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大年初二的早晨,许华庆跑遍武汉三镇4家超市,为汉口医院医护人员采购方便面、矿泉水。下沉江汉区复兴村社区,当时许华庆左膝韧带撕裂手术还在康复期,他坚持背就诊回家的老人徒步上5楼,连续下沉社区28天。

    当年7月,作为市应急管理局驻武汉地铁集团第一分队指挥员,许华庆闻“汛”而动,连续驻守月亮湾和武金堤杨泗矶险段,28天不回家,24小时随时待命,严格执行“每日一巡查、每日一拉动”。

    去年,市应急管理局为全市特困群众配备应急物资基础应急包。这是一项民生实事,许华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13个区、相关单位、街道、社区开展问卷调查100余次,与特困群众、陪护人员面对面交谈,充分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他组织专家充分讨论,精心编制应急包装备物资配备方案,顺利完成任务。

    ■ 刘敦安 

    老兵办团餐企业显身手

    不惧危难送餐战疫情

    58岁的刘敦安1981年入伍,曾获部队嘉奖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在大型国企单位任管理人员,2004年创立武汉祥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靠着军人的诚信与初心,他带领企业成为武汉本土餐饮行业的佼佼者,先后荣获全国政府采购AAA级供应商、中国团餐百强企业、中国团餐优秀企业等荣誉。

    2020年疫情暴发期间,武汉协和西院列入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医院患者需要餐饮服务。年逾六旬的刘敦安不惧危难,亲自上阵,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防护物资,组织了11支精悍的送餐小分队,整整78天,为协和西院的17支援鄂医疗队,以及住院部十几个病区的患者,准备一日三餐,被17支援鄂医疗队联名赞誉为第18支救援队。

    疫情期间,他为各医院、方舱、社区、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捐盒饭共计价值80余万元。

    ■ 张宗明

    老兵冲锋在扶贫一线

    驻村帮扶总是“多一点”

    军转干部张宗明,现任武汉四新生态新城管委会土地管理局副局长。2018年3月,他主动请缨到江夏区山坡街道群星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帮扶总是“多一点”。

    早上早一点,晚上晚一点,张宗明用挤出来的时间就能多办几件村民们生活上的小事。如今,投入百万余元的村级养鸡场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17万元的目标任务;12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悄然建成,解决了村民们小病无处就医的难题。

    眼睛多看一点,两腿多跑一点,用积攒起来的信任就能谋划产业扶贫上的大事。群星村主干道常年处于无路灯状态,村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张宗明集中帮困资金采购太阳能路灯,按照“一年亮路、两年亮湾、三年亮村”的计划,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困难多克服一点,制度多坚持一点,用启动的村“两委”引擎助力脱贫后的致富事。张宗明提出“党建+扶贫”思路,为群星村的养殖业逐步打造出“电商云平台+实体销售”的村企采购链条。如今,党建引领扶贫的模式成为特色品牌。

    ■ 张惠 

    一心为民解忧难

    社区居民说她是贴心人

    退伍军人张惠在社区工作15年,从计生委员到党组织副书记,再到现在的汉正街五彩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张惠靠的是敢于担当和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为群众排忧解难,张惠总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张惠书记比我的亲姑娘还贴心,在五彩社区生活真是我的福分!”有一次,社区一位太婆生病不能下楼买米,向社区求助后,张惠买好米、买上药,爬上8楼送至太婆家中,感动得太婆热泪盈眶。

    2020年抗击疫情,为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她将自己年幼的女儿送至外婆家,毅然将“家”搬进社区,每天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上门摸排、巷道消杀、宣传教育、值守封控、消防巡逻、困难救助、物资保障等工作落到实处。

    当时,社区事情多,人手紧缺,她穿上防护服在社区小巷来回喷洒消毒,几个小时下来,全身湿透都不下火线。她还为困难居民送米、油、菜和日用品,上门给居民测量体温发放爱心蔬菜水果,把社区党委打造成居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堡垒。

    全力以赴抗疫,社区被街道评为无疫情小区,她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最美抗疫家庭”。

    ■ 张勇   

    苦学转型任法官

    永葆本色捍卫司法公正

    从部队到法院,退伍不褪色。张勇始终把学习当作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孜孜不倦的学习使他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法官的转变。深耕刑事审判三十余年,“认真对待每一起刑事案件,做出合法公正的审判”,是张勇的职业追求。

    “武汉摸狗命案”曾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二审期间,张勇多次前往案发现场模拟推演,还原事实真相;对现场视频逐帧审查,明察秋毫,最终认定其中一名被告人构成正当防卫,无罪释放。案件宣判后,央视《新闻1+1》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社会舆论一致叫好,被最高人民法院选入正当防卫典型案例。

    “全心全意办好每个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张勇曾承办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该案集资参与人多,年龄均在65岁以上。群众的急、难、愁、盼,张勇放在心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集资参与人追赃挽损。

    如今,张勇是老同志、老师傅,但他从来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工作不歇不停不推,办案数量一直名列全庭前三。

    ■ 杜越 

    航空兵退役当“新农人”

    带战友服务乡村振兴

    在空军航空兵运输机部队军需保障专业服役八年退役后,杜越勇敢选择转换“赛道”,在武汉创办了湖北惠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组建团队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干事创业的同时,他以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己任,如今,公司21名员工中就有7位退役军人,且都担任管理岗位。

    当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时,杜越在杜公湖畔承包了110亩地打造“惠隆生态农业基地”,交由当地农民实现订单式种植,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他不满足于现状,常常赶到不同城市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

    经过八年的发展,公司持续在“互联网+”现代生态农业服务商领域深耕,经营范围涵盖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线上服务平台及生态农业基地等。2020年,公司在全市疫情防控“菜篮子”生产保供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被全市通报表彰。

    面对未来,杜越满怀信心地表示,将大力实施“引才引智,打造大农业生态产业链”发展战略,继续助力实现退役军人就业与创业、安居与乐业的“双发展”。

    ■ 陈仕平  

    退伍返乡当村官

    做破局头雁带乡亲同富

    出生于1994年的陈仕平,2018年退役后,选择回到家乡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当上了一名“村官”。

    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革命老区。作为村干部,陈仕平服务村民真诚热情、将心比心、有呼必应。

    “村干部不做产业破局头雁,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就是纸上谈兵。”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支持下,2020年,陈仕平成立了毛家冲村兴祥仕成水稻家庭农场,流转40余亩田地种植生态优质籼稻。目前,今年的6000斤大米已抢购一空,产生经济效益近5万元,带动农民就近务工200余人次。

    在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的精准帮扶下,毛家冲村旧貌换新颜,曾经的“负债空心村”变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基层一线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陈仕平2019年、2020年均被评为“优秀村干部”。

    ■ 宋明 

    用心用情服务退役军人

    甘于吃苦甘于奉献

    转业到黄陂区民政局,后又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老兵宋明用心用情为老兵事务服务。

    黄陂区目前各类优抚对象4万余人,宋明负责农村籍60岁以上退伍老兵的优抚对象人数达6184人。一年来,他走访了黄陂区12个街道70余个村,行程1000多公里。优抚工作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优抚资金的发放既不能违规,又不能遗漏。清退不符合人员,追缴发放不符合规定的资金,精细化、标准化、动态化的管理服务,大大保障了退役军人基本权益。

    一位因病六级残疾的军人,血吸虫病导致其肝腹水,平时出门得拄着拐杖挺着大肚子,走路异常艰难。宋明了解情况后,及时协调沟通,从优抚对象“解四难”经费中挤出资金为老兵发放补助,妥善解决老兵难题。老兵感谢不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宋明主动请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投入到包保社区防疫及方舱医院后勤综合保障中。当年防汛,宋明主动去了有血吸虫分布的武湖长江大堤段,江边排查隐患,险些滑落江中。

    ■ 邵文波

    钻研技术登三尺讲台

    培育学生获全国大奖

    第十一届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公开课“算法描述与设计”省级一等奖、论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省级一等奖……作为普通退役军人分配到学校工作后,邵文波埋头苦学,完成了登上讲台的所有准备,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并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组长。连续六年,他带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并连续获国家级大奖,撰写的论文、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频获省、市大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江夏方舱医院紧急开建,邵文波主动请战,不到50个小时的时间里,带领团队将光纤、通信线路重新摸排,将主控机房中网络设备重新调试安装,确保场馆区域无死角Wi-Fi全覆盖,调试好场馆网络摄像头、数字化会议室大屏等设备,并为援鄂医疗队进行培训,编写《江夏方舱医院无线电使用指南》。

    在环湖社区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成立后,他又担任起临时党支部书记,积极下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从三尺讲台到防控战场,从志愿服务到协助流调排查工作,他始终身先士卒,常常工作到凌晨。

    ■ 何志林 

    舰队老兵守卫中山舰

    铁血军魂奔涌不息

    中山舰博物馆紧邻长江边,馆内收藏着6000件珍贵文物,馆外300米就是长江大堤。抗疫那一年,几轮强降雨,长江武汉段水位猛涨,博物馆形势紧张。从抗疫阵地转战复工复产,何志林来不及放下满身疲惫,又迅速奔赴抗洪战场。

    何志林是从中国人民海军南海舰队退役的老兵,2019年转岗调任博物馆一把手。

    又一次冲锋在前!24小时不间断的通宵坚守,他带领“防汛突击队”在468亩范围的中山舰博物馆内外反复巡查,甚至是半夜,也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查看,他的足迹踏遍博物馆内外的各个角落。

    此前,战疫情,他也是第一个到社区报到,是系统在社区通宵值守次数最多的党员。

    疫情期间,武汉血库告急。当时,55岁的何志林瞒着家人到血站申请献血,工作人员因超龄原因拒绝。他反复解释:“我下个月才满55岁,我还能献!”最终成功献出鲜血。何志林说:“我做了一件对武汉战疫有用的事情,很安心、很踏实。”

    ■ 胡建华 

    躬耕基层多面手

    不用扬鞭自奋蹄 

    服从组织安排,胡建华转业后到江汉区人民政府汉兴街道办事处工作。他先后在信访维稳、后勤保障、资产管理、公共服务等多个岗位任职,不用扬鞭自奋蹄,部队老兵成为基层治理多面手。

    胡建华结合街道、社区资产管理实际,率先制定了《街道国有资产实施细则》和《社区资产管理暂行规定》,对资产购置申报等程序逐一进行了规范。胡建华的努力得到充分肯定,区审计局将他制定的《街道国有资产实施细则》在区内全文转发,并被4个街道先后借鉴。

    街道位于发展大道的一处房屋资产,因历史遗留问题,房租分文未得,还存在法律纠纷。为避免国有资产对外流失,胡建华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与代理律师一起为街道辩护,收回了全部涉诉房屋资产。

    组织全街415名社区工作者提升技能,夯实基层社工队伍。修改完善《汉兴街道部分社区规模调整方案》,将原有的17个社区调增至20个社区,合理划分社区管辖区域;改善老旧小区用水、电梯等棘手问题,为失能半失能老人送去温暖,胡建华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的深刻含义。

    ■ 高萍

    退役女兵担纲“小巷总理”

    居民点赞住在幸福社区

    2018年底,洪山区洪山街道准备成立林屿岸春天社区,在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网格工作和街道综治中心建设的高萍被委以重任,担任社区的首位党支部书记。

    身为退役女兵,一到社区,高萍挨家挨户开展走访调查,用两个月时间摸清社区状况、居民信息、问题诉求等,顺利完成当时正在推动的“一标三实”工作。社区居民们都说,“有事就找高书记”。

    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高萍带着大家探索实施“社区网格员+下沉单位党支部小区服务队+下沉党员”的工作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服务升级。

    2020年开始,社区联合社工组织打造“三青传承”社区学校惠民项目,对象涵盖辖区内的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多个群体。高萍积极链接各方资源,社区学校已经面向辖区居民开设各类公益课程100多节,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有了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居民们骄傲地说:“生活在我们社区真是幸福的事。”

    ■ 黄宁 

    地铁建设管理“尖兵”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从1996年9月转业安置到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工作起,黄宁几乎参与了武汉所有的地铁建设管理。工作岗位不断变化,每次调动,他听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里,他的身上永远闪耀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军人本色。

    黄宁曾负责地铁8号线二、三期弱电系统工程的建设管理。8号线三期工程是服务世界军人运动会专用线路,工期紧,任务重,他和团队克服诸多困难,精心组织调度,圆满完成节点目标,保证了线路如期开通。

    他参与研发地铁自动检票机扫码过闸功能,让乘客有了更加便捷的乘车体验;参与完成地铁自助图书馆项目,建设武汉“书香地铁”……这些主动创新,荣获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宁先后下沉到洪山区和平街道东方雅苑社区和江岸区后湖街道东方社区,长达58天。陪患者就诊、复查,到集中隔离点为疑似人员送生活物品,用担架抬送骨折病人回家,哪里有困难、哪里风险大,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 程瑞恒 

    军装换成“红马甲”

    时刻在线“听召唤”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57岁的程瑞恒始终把“时刻在线、永远听从召唤”作为自身要求,退役后,他先后在青山区多个社区工作,如今是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

    孤残老人行动不便,他去帮忙擦洗身体和清洗衣被;发现残疾人居民家中燃气管存在安全隐患,他联系人员上门免费整改;有居民情绪不稳站上阳台,他探身栏杆外紧紧抱住对方救下一命;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后,为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参与探索出“相约星期四”知名社区党建品牌,搭建起政府和群众有效交流的桥梁……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程瑞恒发动更多社区退役军人穿上“红马甲”,成为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把消防安全、精神文明、邻里关照等志愿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在疫情防控、消防安全,平安稳定、抗洪抢险重点工作的一线,处处有程瑞恒和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影,感召着更多普通居民加入志愿服务。他和社区书记桂小妹等人团结协作,擦亮了青和居社区的响亮招牌。

    ■ 鲁锐  

    光谷创业搏击新基建

    企业长成“专精特新”小巨人

    海军通信兵退伍后,鲁锐在新赛道创新争先,带出“专精特新”企业。

    2013年,他与同是通信专业的退伍军人宋凯,创办了景网技术有限公司。鲁锐奋发进取,带领企业由单一的通信传输,向安防监控、人脸识别、道闸等系统集成建设与运维发展,逐渐成长为数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商。

    凭借着勇于争先的劲头,企业承接了部分系统集成项目和平安城市运维项目,在公安、国防、交通、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如承接了东湖高新区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工程公安网及公安专网管线系统设计项目等,树立起行业口碑。如今,企业成长为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谷瞪羚企业。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企业承担了雷神山、火神山及多家医院的弱电及监控项目,并参与到重症监护室监控项目之中,被湖北省公安厅授予“湖北省安防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企业”。